今天,家家戶戶都有電錶、水錶,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熱表還是個新鮮東西。正是這塊小小的熱表,承載著供熱計量改革10年的努力。然而,直到今天,它借錢仍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實現供熱計量收費?
  理想很票貼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國北方地區的冬季供熱一直是按面積收費。“台北港式飲茶計量”是上世紀90年代的“舶來品”。當時,受歐洲國家特別是北歐國家供暖收費方式的影響,熱計量、恆溫閥等概念開始出現在國內專家口中。
  供熱計量改革是“熱改”的重要內容之一,正式啟動於2003年。當年1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八部委聯合頒佈了《關於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代償意見》,其重心便是對實行集中供熱的既有建築進行分戶計量改造。
  2007年,我國開始執msata行《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又把新竣工建築納入供熱計量改革的範圍內。隨後,“熱改”令不斷,“熱改”的鼓點越來越響。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看似前景大好的供熱計量改造,推行起來卻舉步維艱,收效不大。”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說。
  最大的問題在於管線改造
  今年4月住建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北方採暖地區15個省(區、市)累計實現供熱計量收費面積8.05億平方米,這與北方城鎮住宅總面積30億平方米相差甚遠。
  更令人擔憂的是,“建了新房不裝熱表,裝了熱表不按表收費”的現象時有發生。據住建部調查,在一些地區,新竣工建築安裝供熱計量裝置的比例低於20%,同步實現供熱計量收費面積的比例不足10%。
  “供熱單位不能按國家規定參與新建建築的竣工驗收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太原市熱力公司計量處處長田燕青說,現有竣工驗收部門對供熱計量瞭解不多,一些開發商為應對驗收,買廉價的不合格熱表,完全達不到計量供熱的標準。
  然而,在太原市城鄉管理委員會供熱供氣管理處處長王小春看來,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管線改造。“供熱計量改革涉及供熱企業、熱力站建設、熱網管道建設等方方面面,雖說是改造,但難度不亞於白手起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要回歸到最初的目的上
  “應該切實加強供熱單位在供熱計量改革中的主體地位。”田燕青說,實現全民供熱計量要賦予供熱單位驗收新建建築的權利。王小春則樂觀地認為,供熱計量改造工作前期投入大、耗時長,一旦熱源、熱力管道等基礎工程完工,後期的推進工作就會加快。
  “‘熱改’要回歸到最初的目的上,進行技術路線調整。”江億說,在實行按計量收費的過程中,可以實施熱力站承包制,承包者有為用戶庭院管網提供維護服務的職責,並從末端用戶處收取供熱費。在利益驅動下,有技術優勢的熱力站工作人員會成為推動建築節能和用戶節能的主要群體。
  此外,還有業內專家指出,應該將供熱計量改革工作評價與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相關資金支持、政策支持、申報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獎項等工作密切掛鉤,充分利用相關約束和激勵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
  (原標題:“熱改”十年 效果挺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c70ucah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